如何守护学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
来源:开封网
时间:2023-02-15
阅读:666
每天放学后,在我市部分中小学校门口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——学生一出校门就迫不及待地奔向流动小吃摊、小商店,购买自己喜欢的零食,边走边吃。
在中小学校周边,各式各样的小吃摊、小商店随处可见,形成了特殊的“校园周边经济带”。然而,这些“美食”的卫生安全状况却难让人放心,成为困扰学校和家长的难题。
01 小食品火爆校园周边
“烧饼夹里脊,还能加辣条和烤肠。同学,你要吃点啥?”我市中小学校附近有不少小吃店、小商店、流动小吃摊,烤冷面、串串香、烤面筋……五花八门的小吃价格便宜,吸引学生光顾。对很多家长来说,除了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操心外,这些“美食”也让他们忧心不已,食品卫生安全状况难让人放心,成为困扰学校和家长的难题。
“刚开学没两天,俺儿就拉肚子了。”家住幸福里小区的居民周女士说,2月7日10时许,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肚子疼、腹泻,孩子说放学时在校门口的小吃摊上买了一串烤肠和一串烤面筋。看着痛苦的孩子,周女士心疼不已。她虽然一直叮嘱孩子“不可以乱买零食”,但孩子仍抵不住“美食”的诱惑。
2月8日下午,记者来到西门大街附近一所幼儿园。记者看到,虽然还没放学,但幼儿园附近已聚集了冰糖葫芦、烤鹌鹑蛋等小吃摊。在解放路北段,一所小学大门打开后,一部分学生在拥挤的人群中寻找家人的身影,另一部分学生则迫不及待地奔向校门口的小商店和小吃摊。记者在一家小商店看到,各种各样的零食摆放在显眼位置。记者拿起一包“××牛排”,闻到一股“冲鼻子”的香味。记者仔细一看,这包“××牛排”并不是真正的牛排,而是披着“牛排”外衣的调味面制品,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。虽然味道有些刺鼻,但这种商品非常受学生喜爱。
记者调查发现,校门口售卖烤面筋、炸鸡柳、烤香肠等的小吃摊大多由电动三轮车改装,几乎都没有经营许可证。商贩们早早占领学校附近“制高点”,等待学生光顾。在一个小吃摊上,摊主围着满是污渍的围裙,一边炸鸡排,一边和顾客说话,连口罩也没戴。小吃摊旁车来人往,卫生状况堪忧。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就餐环境习以为常,吃得津津有味。问及购买原因,他们都说“好吃”。在被问到有没有考虑过食品卫生安全时,学生们都无言以对。 记者发现,在学生身后,各色食品包装袋散落一地,给环卫工人带来很多麻烦。
02 家长担心食品安全问题
与学生的不以为然相比,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关心的重点。尽管很多家长想方设法不让孩子买学校门口的小食品,但很多孩子经不住“美食”的诱惑。2月9日早晨,在中山路一所小学门口,市民张欣告诉记者,他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三年级,每天放学孩子都要买零食,边吃边回家,如果不买,孩子就会闹情绪。“一放学,那些小商店、小吃摊就像勾走了他的魂儿一样,拦都拦不住。”张欣略显焦虑地说。
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也让市民马女士头疼不已,虽然她每天都准备牛奶和各种水果,但仍阻止不了孩子吃零食。“平时我会控制孩子的零花钱,可有时候她爸爸会私下给她零花钱,这些钱孩子全买炸鸡柳、辣条吃了。”看着日渐发胖的女儿,马女士担忧地说,“未成年人没有食品安全鉴别能力,缺乏自我保护意识。无证从事食品经营、未得到有效监管的无良商贩,把不健康的食品卖给孩子,长期食用势必影响孩子身体健康。”
此外,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小学教师。他们均表示,平时在学校会要求孩子不要吃零食,尤其是不要吃那些卫生状况不佳的食品。但放学以后,一些孩子一走出校门就会一头扎进小商店里、站在小吃摊前。教师的工作主要负责校内,对于学生放学后在门口买不健康的食品,他们也很无奈。采访中,这些教师表示,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治理,杜绝校门口的流动摊贩。
03 根治“顽疾”需要形成合力
市政协委员翟瑞琦一直关注这一问题,她曾提交过《关于加强中小学(幼儿园)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》的提案。翟瑞琦说:“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调研后,发现我市中小学校周边有很多小吃店、小商店及流动摊贩,劣质食品充斥其间,存在无证经营、卫生脏乱差等乱象,食品安全保障无从谈起。”
翟瑞琦建议,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小吃店、小商店及流动摊贩的卫生管理,坚决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,依法整治校园周边卫生条件不合格的各类饮食场所。我市要把加强对学校周边饮(副)食店的卫生管理工作列为食品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,建立政府牵头、职能部门配合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,不要只抓阶段性整治,要把定时检查与突击检查整治相结合。此外,政府、学校、家长三结合,加大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力度,在学校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,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,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。
近年来,为规范校园周边经营秩序、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,我市相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,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区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园周边影响环境秩序的流动摊点、出店经营、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大处罚力度,定人定责强化早、中、晚上下学高峰管理。市城管部门对中小学校门前经营食品的摊贩进行专项检查,为学校师生营造有序、优美的外部环境。各区不断完善长效治理机制,经常组织“回头看”,坚持不间断巡查,加大执法力度、增加检查频次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,防止问题反弹,持续发力、精准发力,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。
市市场监管部门以校园及周边“五毛食品”为重点,多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。一是以中小学校周边为重点区域,依法监督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,确保依法规范经营。二是突出重点品种。以调味面制品(辣条)、豆制品、肉制品、水产制品、膨化食品、糖果制品等小食品为重点品种,集中整治生产、销售不合格和过期的“五毛食品”等违法行为,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及时上报处理。三是对校内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。在日常监督检查中,市场监管部门与城管部门沟通合作,清理取缔学校门口流动食品摊贩。
我市相关部门还利用食品安全进校园、进机关的契机,向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、校园食品店及学校周边生产加工单位、小餐饮单位、食杂店、流动摊贩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,要求其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;学校通过校园广播、黑板报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,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,不买“三无”产品,不喝生水冷水,增强自我防护意识,自觉抵制假冒、伪劣产品,维护自身健康。每年,各县区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知识讲座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饮食习惯,增强食品安全意识,学习应急常识。